首页 > 社群营销 > 经验 > 失败的企业网络营销案例,有没有什么实力很强但是因为不注重网络营销等手段而失败的企业案

失败的企业网络营销案例,有没有什么实力很强但是因为不注重网络营销等手段而失败的企业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2-17 04:19:36 编辑:网络营销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有没有什么实力很强但是因为不注重网络营销等手段而失败的企业案

有很多传统企业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不跟随大的互联网趋势,导致失败。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有没有什么实力很强但是因为不注重网络营销等手段而失败的企业案

2,有哪些失败的社会化网络营销案例

  解析失败的社会化网络营销案例  初步总结失败的社会化网络营销案例5个方面的失败原因  1 .选错了投放的社会化媒体  推荐案例:蒙牛的乳品在抢车位处投放效果不错,小白领早上上班,去抢车位,停车,下班,半夜把车开走,其实,牛奶类似的食品广告在此处投放具备良好优势,大家早上吃早餐,想到牛奶,饼干,晚上把车子开走,也可以看到饼干.生活媒体投放到位.  2 .选用错误的人  解决方案:选择确实懂得社会媒体营销的人来操作,即使他们开价会高点.你也不用拿你的整个品牌形象开玩笑.需要承认知识的价值,原创的价值.  3.你的团队不认可社会媒体营销项目  这个是需要高层领导的强势出击.不要学习美特斯邦威和<<金刚>>电影联姻初期的案例.  4.没有人信任你  搞一个社会媒体营销,必须要让大家信任,把边边角角的事情做的正规,互动,透明.  5 ,忘记搜索引擎工具以及优化工具  技术方面就是我们常常提起的SMO 社会化媒体优化.这个也是我们让用户迅速找到我们的活动,我们的产品,我们的讨论的最务实的办法.资料来源:http://news.netshop168.com/wlyx/1220249662.html

有哪些失败的社会化网络营销案例

3,B2B电子商务失败案例

最明显的那你可以对比阿里巴巴跟易趣,失败只有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再说中国电子商务这几年很火,有些公司b2b做不了,就改做b2c或者b2b2c了,所以你的这个问题有点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
PPG ,原来是和凡客成品类似的网站,也拿到了很多钱的投资,但是后面资金链断了,导致失败,另外一个案例是8848,当年的8848本来很牛的,但是后来也倒闭了,是十年前的经典案例了!你可以百度一下他们的资料
b2b b2b(business to business,在英文中的2的发音同to一样。)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目前基于互联网的b2b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据最新的统计,在本年初互联网上b2b的交易额已经远远超过b2c的交易额,在今后的5年内,b2b将达到41%的年平均增长率,到2004年,全球范围内的b2b交易预计将达到7.29万亿美元。 传统的企业间的交易往往要耗费企业的大量资源和时间,无论是销售和分销还是采购都要占用产品成本。通过b2b的交易方式买卖双方能够在网上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从建立最初印象,到货比三家,再到讨价还价、签单和交货,最后到客户服务。b2b使企业之间的交易减少许多事务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费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网络的便利及延申性使企业扩大了活动范围,企业发展跨地区跨国界更方便,成本更低廉。 b2b不仅仅是建立一个网上的买卖者群体,它也为企业的之间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基础。任何一家企业,不论它具有多强的技术实力或多好的经营战略,要想单独实现b2b是完全不可能的。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间建立合作联盟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网络使得信息通行无阻,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在市场、产品或经营等方面建立互补互惠的合作,形成水平或垂直形式的业务整合,以更大的规模、更强的实力、更经济的运作真正达到全球运筹管理的模式。 目前企业采用的b2b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1. 面向制造业或面向商业的垂直b2b。垂直b2b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即上游和下游。生产商或商业零售商可以与上游的供应商之间的形成供货关系,比如dell电脑公司与上游的芯片和主板制造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合作。生产商与下游的经销商可以形成销货关系,比如cisco与其分销商之间进行的交易。 2. 面向中间交易市场的b2b。这种交易模式是水平b2b,它是将各个行业中相近的交易过程集中到一个场所,为企业的采购方和供应方提供了一个交易的机会,象alibaba、 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网等。 b2c(business to customer)是电子商务按交易对象分类中的一种,即表示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internet开展在线销售活动。例如经营各种书籍、鲜花、计算机、通信用品等商品
PPG ,原来是和凡客成品类似的网站,也拿到了很多钱的投资,但是后面资金链断了,导致失败,另外一个案例是8848,当年的8848本来很牛的,但是后来也倒闭了,是十年前的经典案例了!你可以百度一下他们的资料

B2B电子商务失败案例

4,有哪些外国品牌进入中国营销失败的案例

1、Contagion的病毒广告牌华纳兄弟加拿大分公司、Curb传媒以及广告代理商Lowe Roche共同对新片《世纪战疫》(Contagion)进行宣传推广,该片由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执导,讲述了一种神秘的通过空气传染的致命病毒席卷全球的故事。他们聘请了一组微生物学家以及免疫学家给一块广告版注射了青霉素、霉菌以及色素细菌。这些细菌在光照和温度的控制下慢慢生长,最终拼成了电影的名称,他们把这块由细菌构成的广告版放置在多伦多一家废弃商店的窗户上。一部分行人对这个广告牌感到不适,但是这个创意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获得了媒体大奖,并成为启发同行的源泉。拉腊米(John Laramie)是纽约户外广告创业公司Adstruc的CEO,他表示:“这个创意很酷,它很可能是某个人想到的疯狂创意,但是从策划到执行都非常成功。”启示:游击营销传统的营销模式有时作用并不突出,如果你打破传统,创意可能得到病毒式传播。创意游击营销博客(Creative Guerilla Marketing)的创建者卢姆(Ryan Lum)就表示,这个病毒广告牌就是游击营销的一个正面典型,“人们看到他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激发起好奇心,想要搞清这个广告牌到底是宣传什么产品的。”

5,有没有电子商务失败案例

CNET网站的十年回顾系列,以网站编辑的观点,列举过去10年中IT业的10大。这里是其中的“十大互联网失败”。 一、Webvan (1999-2001) 网络零售业,销售各类杂货。创办18个月后上市,IPO筹资3.75亿美元,从旧金山湾区扩展到8个城市,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组织。该公司最高市值为12亿美元(或者说,每股30美元),并声称要扩展到26个城市。但是,杂货业的边际利润太薄,而且,公司也没能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2001年7月公司关门,2000名员工失业。 二、Pets.com (2000) 网络零售业,专营宠物用品。 得到亚马逊公司投资的这个网站2000年2月上市,筹资8250万美元,9个月后倒闭。 该公司的一种玩偶曾大获成功,公司还曾经花数百万美元在“超级碗”比赛中做广告。但是,客户通常需要等待好几天才能收到货物,而且,送货费用也没能降低,因此,公司无法吸引足够的客户。 三、Kozmo.com (1998-2001) 网络零售业,经营百货(从电影到零食无所不包),保证一小时内送货到门??免收送货费。 免收送货费是它的卖点,后来也成了它的软肋。扩展到7个城市之后,它终于发现,送一张DVD或者一包口香糖上门的送货费相当昂贵。之后,它开始收费:至少10美元。这一招没能挽救它的命运,2001年3月公司关门,1100名员工失业。 它没能上市,虽然已有上市的计划。但是,公司总共筹集了2.8亿美元,并且和星巴克签下了一份1.5亿美元的促销合同。 四、Flooz.com (1998-2001) 曾出演《修女也疯狂》的黑人女星伍皮?戈德堡Whoopi Goldberg投资的这家网站,打算取代信用卡的地位,经营网络货币。在这里购买一定数量的网络货币,你就可以用它在加盟的零售店购物了。这像是商家的礼品卡(gift card),但是,礼品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也不是由第三方发行的??人们为什么要舍弃信用卡,而使用网络货币呢? 这个糟糕的创意没能阻止它筹资3500万美元。2001年8月,它与竞争对手Beenz.com一起关门大吉。 五、eToys.com (1997-2001) 1999年5月上市,融资1.66亿美元,在短暂的16个月中,股价从1999年10月的84美元下跌到2001年2月的9美分。2001年3月倒闭。 它的故事与Pets.com差不多。在广告、营销和技术上投入很多,但收入却无法与之相配。 六、Boo.com (1998-2000) 这家英国公司证明,互联网泡沫并不仅限于美洲。 这家网上商店专营服装,但从一开始就不太对劲。它的网页充斥着Java脚本和Flash,在那个拨号上网的时代,网页打开的速度非常缓慢。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营销,结果不得不面对复杂的语言、定价和税务问题。而且,它还宣布承担客户退货的邮费。更严重的是,它的销售收入从未达到过预期。 它烧掉了1.6亿美元,2000年5月倒闭。 七、MVP.com (1999-2000) 与Flooz.com一样,这家网站也证明,名人的支持长期来说没什么价值。 在橄榄球明星John Elway、迈克尔?乔丹、冰球明星Wayne Gretzky 以及6500万美元的支持下,MVP从事网上体育用品销售。1999年创办的MVP网站,几个月后就与CBS签署了为期四年、总值8500万美元的“广告时间换MVP股权”的协议。一年后,由于MVP未能如约支付每年1000万美元,CBS废除了协议,MVP不久就倒闭了,域名现由CBS旗下的SportsLine.com 掌握。 八、Go.com (1998-2001) 迪士尼公司1998年将自己的在线业务与Infoseek整合,建立了这个门户网站,原定的竞争对手是Yahoo。不过,这家网站有自己的特殊政策,比如,不涉及少儿不宜的内容。2001年1月,迪士尼关闭了这个网站,帐面损失为7.9亿美元。 九、Kibu.com (1999-2000) 少女们的在线社区。其他网络泡沫的失败者不同,它没烧完筹到的2200万美元就关门了。2000年10月,虽然网站在吸引目标人群上大有起色,但公司经理们承认,这家网站生不逢时,所以决定关闭。它的关闭给互联网泡沫敲响了警钟。 十、GovWorks.com (1999-2000) 1999年创办的该网站,旨在帮助市民与市政当局打交道,再清楚一些,就是帮助政府建立网上缴税、交纳罚款等系统。创办人有两位,一个是销售员,另一个是技术员,两人是儿时的玩伴。起初,两人都很高兴,不仅各自身家百万,而且经常与政客们打交道。可惜好景不长,先是另一名合伙人出走,后来技术被盗,公司的软件也从未达到过预计的要求。最终,两位儿时好友反目成仇,公司也被竞争对手接管。

6,市场营销中企业营销失败的案例

一、傲慢与偏见注定没落命运1、缺乏市场进入战略:与宝洁、麦当劳、可口可乐等以营销见长的世界级企业不同,宝威进入中国市场缺乏系统的战略思考和规划,中国油漆市场规模和前景如何中国消费者对油漆的购买行为和消费习惯是什么谁是自己的目标客户群谁是自己的竞争对手选择什么时机进入进入哪些市场以哪些产品进入这些对宝威来说都是“未知数”。战略决定成败,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无算乎”,宝威进入中国市场缺乏清晰、科学的扩张战略,埋下了失败的“种子”。2、缺乏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入“洞察”:对于在欧洲占据显要位置的宝威来说,要进入的中国市场与欧洲和西方国家则有着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中国消费者在购买能力、购买行为、消费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也与欧洲市场和消费者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不进行系统、科学的市场调查研究的前提下,仅凭对中国市场所知了了的外籍高管对区区一个中国中等城市的偶然一次走访,就做出了中国市场缺乏购买能力、市场规模和潜力小、市场培育需要较长时间等的结论,犯下了典型的“见树不见林”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这就直接导致宝威丧失进入中国市场的绝好时机,给包括立邦在内的先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世界级竞争者“先入为主”、抢占消费者心智的难得机遇。3、品牌传播与消费者沟通策略失误:经营品牌就是经营企业与消费者、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巩固需要策略上的精准、沟通上的多渠道、传播上的多角度。宝威缺乏对中国消费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完全站在自身角度考虑,以“全世界领先的技术”傲慢的对待消费者,是完全的技术导向而非消费者需求导向,以冷冰冰的技术而缺乏感情的沟通来传播品牌。实际上,中国消费者对家庭装饰除了功能上的需要外,更需要从个性、情感和个人表现上得到满足。4、营销体系管理的失误:中国是地理面积、区域跨度都很大的市场,不同区域市场的分销渠道体系差距也很大,而近年来以超市、大卖场为主的新型零售业态迅速崛起,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的分销策略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宝威在中国区域市场的产品销售和分销体系缺乏科学的规划,不顾品牌基础、竞争现状和营销队伍水平和实力,完全以模仿的方法推出“百城千商万店”的经销商发展计划,结果使当地营销人员迫于压力不惜请专业的调研公司以假数字来蒙骗总部。二、宝威中国市场品牌快速提升的策略建议1、放下“贵族”身份挺入中国市场纵深处:在中国这样一个新的国度和市场,宝威需要抛弃过去的经验和偏见,认真倾听中国市场的“脉搏”。除聘请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对中国各个区域市场进入深入、科学、透彻的研究外,更需要营销人员深入一线市场,与经销商、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准确把握中国市场环境和特点,透彻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习惯,全面掌握竞争者的状况和营销策略。2、科学规划中国市场营销战略:基于对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等的深度了解,并挖掘企业自身优势资源,找准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优势,科学规划宝威中国市场营销战略,包括未来3-5年的战略目标、区域市场战略、战略实施计划和保证措施等。3、重新规划品牌战略:在中国市场,宝威已远远落在竞争对手的后面,更没有几个消费者知道宝威在欧洲的“贵族”身份,消费者对乳胶漆品牌已经有了自己心目中的排序。为此,宝威需要对品牌进行再定位,以显著差异化的品牌核心价值、鲜明的品牌个性与竞争品牌形成大的区隔。4、准确厘定营销策略:在中国市场上,乳胶漆已由当初的纯粹墙面保护材料演变成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个性的张扬。在价格战、性能战、品质战、绿色环保战一波高似一波的竞争中,宝威要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在产品结构、定价、分销渠道、广告促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有竞争力的策略。5、找准需求“按钮”加强品牌传播:中国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品牌知名度仍然是影响消费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立邦、多乐士等品牌的电视广告、平面广告、报纸广告铺天盖地之时,而宝威却鲜有动作而显得寂寂无声。为此,宝威近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找准消费者的需求“按钮”,以能够引起目标群体强烈共鸣、显著差异的品牌利益诉求,全面加强品牌传播的广度、深度和频度,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6、完善营销管理体系、分销体系:针对中国市场环境和特点,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扁平高效的营销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营销人员的策略思维、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同时,根据产品特点、品牌个性、目标群体和竞争者分销策略,规划宝威中国市场分销策略,快速构建分销网络和渠道,与各级经销商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抢占终端资源。以上策略建议缺乏充分的研究和信息支撑,宝威迅速扭转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地位和形象的关键,是自己要有超强的策略思考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视角、本土化的市场策略和手段。我们期待着宝威这个欧洲“贵族”,能够快速在中国市场树立自己真正的“贵族”地位和身份!

7,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些失败的案例不乏大公司的大手笔,令人哑然一笑之余,也能提供一些教训,姑且算作发挥余热吧。那么接下来我跟读者一起来了解一下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吧。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一   肯德基秒杀门   2010年4月6日,肯德基中国公司推出“超值星期二”三轮秒杀活动,64元的外带全家桶只要32元,于是在全国引爆热情。但当消费者拿着从网上辛苦秒杀回来的半价优惠券,突然被肯德基单方面宣布无效。与此同时,中国肯德基发表声明称,由于部分优惠券是假的,所以取消优惠兑现。不过对此,消费者并不买账,认为是肯德基“忽悠”了大家,网友称肯德基这次陷入了“秒杀门”。   1、肯德基单方面声明优惠券无效,实质上是没有兑现对消费者的承诺,忽悠了中国消费者,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视为恶劣的毁约行为,对肯德基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2、在针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竞争上,以及在面临着日益扩展的网络商业宣传上,肯德基方面的准备显然不足。肯德基的经营者,既未能真正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提高影响力、创造利润,更不具备严格的识别和介入网络优惠宣传的能力。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二   要黑别人也要写对字   没怎么做过广告的公司,第一次撒大钱做广告最好还是打安全牌,太想要一鸣惊人通常都是一命呜呼收场。6月25日上午,向来低调的神州专车发布以“BeatU! 我怕黑专车!”为主题的海报,其中演员吴秀波、海清等明星或行业相关人士代言,他们手中对“U”竖起了警示牌,并辅以抨击黑专车安全问题的言辞,主动向Uber开撕。   广告一发出,立刻引发舆论旋风,然而令神州租车万万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网友都站在了“友商”那边,有人甚至开始打出“抵制神州专车”的口号。   在海清代言的海报中,海清本人差点成了“断臂的维纳斯”。在吴秀波代言的海报中,文案竟然还有错字:“家里的十个好叔叔,也斗不过车里的一个怪蜀黎。”被Uber这么会玩营销的公司抓到错字那是自己找抽,对于国民大叔吴秀波是“怪蜀黎”还是“怪蜀黍”之事,Uber北京官微就“怪shushu” 替神州专车玩起了猜字谜游戏,一时之间“怪蜀黎”成为网络热词,大家一见大叔就亲切喊“蜀黎”。   写错字可以吊打文案,那么要是失了民心,失了市场,神州专车公关又该如何挽回?神州没出声,Uber公关早已出手,发布主题为“世界需要爱,be with u!”狠狠打脸“BeatU”文案。   神州专车花了大笔的钱,为竞争对手免费做了一个大广告。正确打开撕X的方式,神州专车一定要get啊。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三   传说中的董小姐手机到底在哪?   家电大厂格力开发手机,看上去是有点不务正业,更让大众有槽点的是,传说中这款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竟然是格力集团董事长、著名女强人董明珠的照片和问候语,据称董小姐发出豪言,“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必须是我!”并称“格力手机卖5000万部还是1亿部对格力来说都不是问题。”   而实际上呢?格力手机一代并未在公开市场进行销售,只在内部渠道进行了发布,我们无缘目睹这款传说中的明珠机。日前,董明珠更亲自放出了格力手机二代的消息,将于明年3月份亮相的这款新机,售价或许将突破6000元,她也将小米踢出竞争者之列,认为格力二代会完爆iPhone6s。   董明珠不愧一代强人,能在男性主导的商业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当然要有非常坚强的意志力才可以,我们真是领教并且致敬。不过接下来还是想回家开一下新买的空调看看,有点担心开着开着会飘出董明珠董事长的照片。   临。市场竞争可能要好一阵子才能分出高下,这就苦了要开始克制口吃症状的的的的观众了。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四   微软:煮熟的“鸭子”也能飞   2004年年底,微软到手的北京市政府采购大单得而复失,和最终失而复得,使营销界大开了眼界。也凸现微软在营销上的不足。《中国财富》12月号以《微软的囚徒困境》为题,用大篇幅反思了微软在中国的市场营销失误:微软在中国的营销政策一向偏重于政府公关,而消费层面上的营销努力非常欠缺。从目前操作系统和办公系统软件的市场格局分析中,我们必须承认,作为全球最通用的PC操作系统和OA系统,政府采购中目前使用微软产品是成本最低的选择,但是,政府在采购商品的同时,除了成本上的考虑之外,更多还要考虑社会影响和政治上的因素。微软要想在中国市场上有所建树,就必须对其一贯的营销策略有所调整,否则,北京政府采购的失败,还仅仅是个开始,远远不是结束。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五   佳能水军门   2010年10月下旬,在各大数码及非专业类论坛中存在大量与佳能数码相机有关的广告重复帖,佳能或有雇佣“水军”发帖之嫌。主要表现形式是相同标题发至不同论坛,其中次数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顶级APS-C单反王者佳能EOS 7D”标题在各论坛中被转载100篇次;“国庆前终于出手了,晒一晒我的博秀和炫飞+N多赠品”在论坛中转载79次;“入手无敌夜景小DC,强图对比+礼品实拍,国庆好好爽一把”转载68次。此外,佳能广告帖以相同的文章更换不同标题后,“变脸”出现在各大论坛中。   1、广告帖是当今网民痛恨的“网络牛皮癣”。作为数码相机行业的领军品牌,佳能并不缺少用户,但采用灌水的方式来诱导消费者,属不明智之举。在网络中夸大其口碑的行为,无异于在街头巷尾张贴小广告。   2、网络口碑的营造不是虚假或灌水的发帖,而是用户的真实体验。企业要想赢得好的网络口碑,不能靠雇佣“水军”自吹自擂,而是要脚踏实地做好产品。
文章TAG:失败的企业网络营销案例有没有什么实力很强但是因为不注重网络营销等手段而失败的企业案

最近更新

社群营销排行榜推荐